以安全为第一要素,锻造换电行业的匠人精神。
原创
2022-04-11 15:45:02
前言近年来, 社会群众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车企,在愈发错综复杂的市场因素、环境因素的催化下,不断开始尝试转型并引入各种先进技术,为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带来了前所未有
近年来, 社会群众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车企,在愈发错综复杂的市场因素、环境因素的催化下,不断开始尝试转型并引入各种先进技术,为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当随着各种智能自动化的车型层出不穷,所有人又将注意力回归到安全出行的重要性上。
用车安全作为整个新能源换电汽车产业链的安身立命之本,千伏新能的工程师们是如何以安全作为第一要素,让产品的安全性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呢?
在换电车与换电站概念刚提出来的时候,公司还处在从传统车厂转型新能源的阶段,不少工程师认为新能源汽车换电其实就是通过设备把电动车的电池拆下来更换,于是信誓旦旦的将研发的任务接了下来,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疑难杂症”,研发团队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啃下的是一块“硬骨头”。为解决这些疑难杂症,以刘国蓉总工程师为代表的专家团队重新梳理换电车与换电站的产品需求方向、对换电的模式和系统进行整体分析、确认每个关键性的功能要点、对多个功能点进行细化描述、筹备相关性的技术选型等等一系列工作,最终根据开发计划与开发规范制定严苛的时间管理要素,明确开发团队每个角色的职责和协作方式,让每个成员严格按照规范从而让最终产出的换电产品得到有效保证。从项目研究开发方向到三电系统的设计再到一颗螺帽的尺寸,在研发过程中每一步都有相对严苛的标准和规范,目的就是从根源保证产品的安全。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也是因为技术、工艺和管理上的高要求,才使千伏新能具备在短期内迅速产业化的能力,并在研发中获批了不少科研创新项目的发明专利。
对于换电车与换电站等产品来说来说,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最关心的事情必然是关于用电安全的问题。传统的组装装配就是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流水生产线将多个装配件组装在一起,但这种方式存在一些弊端,一旦某个关键工序出现问题或是批量性的质量问题,较难准确定位不良品的发生范围。因此我们在系统中通过可配置的方式为零配件设定装备规则,对各项技术参数和技术资料进行管理和记录,帮助我们对装配工序进行管控与追溯,同时组装时会根据图纸上特殊的连接结构,将多个关键工序按照特定的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有序的生产线,始终以精细化的理念对产品进进行管理,全方位管控换电车、换电站的配装过程及品质。“匠人精神”代表着对于细节的苛刻要求与执着的工作态度,千伏新能的研发生产团队则是在无数次实验中收集更全面、更真实的测试数据,并根据数据不断调整换电车和换电站之间的机械性能,只为追求“换电像加油一样方便”的产品理念。换电的概念在市场上的成熟度并不高,无论是汽车三电系统的运行和传动模式,还是固定电池包的锁止结构,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都是“革新型的换电生产技术”,所以发明创新的字眼始终贯穿于换电车、换电站生产的每一个部件、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中,也符合了“匠人精神”中不断吸收前沿的技术,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核心追求。不仅技术、工艺上追求“匠人精神”,在用人方面千伏新能也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标准,相比专业技能的高要求,公司更看重员工基于对职业的敬畏、热爱、耐心、专注等精神内核,在中国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员工,才是千伏新能最终想要培养的人才,而不是“差不多先生”。近年来,千伏新能和多家动力电池企业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努力提高车与站的安全设计技术水平和电池热管理的安全裕量,保证电池与设备的适配性和一致性,同时在测试验证中足额足量保证设计定型和可靠性耐久性试验进度,加强电池的生命周期管理与质量回溯,通过多项措施确保车辆落地的安全性。得益研发生产团队于研发细节的专注和生产时的严格把控,千伏新能出品的换电车和换电站的安全问题已变得可防可控,接下来会以“推动当地产业链发展、打造低碳示范城市、提升交通运输营运效益”为运营目标,顺应碳中和政策推动的主流,基于加油站道路网络构建整体的换电网络,充分激活新能源换电汽车的市场活力。
*本期推文部分信息内容、数据来源、图片等,源自网络公开信息综合整理,版权归原著者所有。

如果您对新能源换电汽车感兴趣,或者您对换电行业有任何想法和问题,欢迎随时与我们交流,联系方式:
刘国蓉:13959209885
谢志文:13602693133
Ann:15875511773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